基本解釋
● 仲
zhòng ? ㄓㄨㄥˋ
◎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 在當(dāng)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仲裁(居間調(diào)停、裁判)。
◎ 姓。
英文翻譯
◎ 仲
intermediate middle second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仲 zhòng?
〈形〉
(1)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2) 同本義 [in the 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dāng)。——《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 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詠懷古跡》
孰與仲多。——清· 黃宗羲《原君》
(3) 又如:仲子(對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稱;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4) 假借為中。時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個月 [second;second month in a season]
以殷仲春。——《書·堯典》
律中仲呂。——《禮記·月令》
凡四時成歲,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書·周月》
(5) 又如:仲月(每季的第二個月);仲商(即仲秋);仲陽(即仲春);仲呂(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
詞性變化
◎ 仲 Zhòng
〈名〉
姓
漢語字典
[①][zhòng]
[《廣韻》直衆(zhòng)切,去送,澄。]
“中3”的今字。
(1)中,中間、居中的。
(2)次、第二。指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古時兄弟姐妹排行常以伯(孟)、仲、叔、季為序。
(3)古樂器名。
(4)姓。春秋魯有仲由。見《左傳·定公十二年》。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侵部定母,diu?m
[廣 韻]:直衆(zhòng)切,去1送,zhòng,通開三去東澄
[平水韻]:去聲一送
[唐 音]:*djhiu?ng,djhiu?ng
[國 語]:zhòng
[粵 語]:zung6
[閩南語]:tiong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仲; 康熙筆畫:6; 頁碼:頁94第1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衆(zhòng)切,蟲去聲。【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chǎn),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jīng)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前漢·外戚傳】同產(chǎn)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