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喪
(喪)
sāng ?ㄙㄤˉ
◎ 跟死了人有關(guān)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jià)。喪亂。治喪。吊喪。
英文翻譯
◎ 喪
funeral lose mourning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喪
喪 sāng?
〈名〉
(1) 喪儀;喪事 [funeral ceremony]。在埋葬或火化前為死者舉行的哀悼儀式。泛指喪事,人死后殮、奠殯、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則無禮。——《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喪紀(jì)(喪事);喪宰(主持喪事的人);喪家(有喪事的人家);治喪(辦理喪事);喪車(送葬者坐的車);喪制(治喪的禮制);喪庭(靈堂);喪器(喪事用器具);喪荒(指諸侯臣下的喪事及荒年)
(3) 人的尸體、骨殖 [corpse]
喪(靈柩;殯儀隊)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明史·海瑞傳》
(4) 又如:喪次(停靈治喪的地方);喪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槨、衣被之類);喪柩(靈柩);喪靈(死尸;靈柩)
(5) 禍難 [misfortune]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6) 又如:喪氛(預(yù)兆死亡的云氣);喪禍(喪亂);喪亂(死亡;禍亂)
詞性變化
◎ 喪
喪 sāng?
〈動〉
(1) 服喪,持喪 [be in mourning]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禮記·檀弓上》
(2) 又如:居喪;國喪;號喪(遭親喪而哭泣致哀);喪人(居喪的人);喪居(喪家所在);喪食(禮制規(guī)定的居喪時的飲食);喪音(報喪的聲音);喪冠(服喪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喪娶(在服喪期間婚娶);喪期(服喪的期限);喪幘(居喪時戴的頭巾);喪幡(喪家掛白條旗)
(3) 悲悼;傷悼 [grieve over the death of]
狂夫樂之,賢者喪焉。——《商君書·更法》
(4) 另見 sàng;sang
基本詞義
◎ 喪
喪 sàng?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義:喪失)
(2) 同本義 [forfeit;lose]
喪,亡也。——《說文》
東北喪朋。——《易·坤》。馬注:“失也。”
受祿無喪。——《詩·大雅·皇矣》
問喪無夫子乎。又,喪人無以為寶。——《禮記·檀弓》
宣王既喪南國之師。——《國語·周語》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韓非子·五蠹》
(3) 又如:喪明(眼睛失明);喪檢(喪失德行,失去檢點);喪履(失去庇護(hù));喪精(失神);喪心(心理反常;喪失理智);喪志(喪失心志);喪律(喪失軍紀(jì));喪師(失去民心);喪師辱國(軍隊損失,國家蒙受恥辱);喪資(失去財產(chǎn))
(4) 死去 [die]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宋· 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5) 又如:喪軀(喪身);喪元(掉頭顱);喪仆(亡身);喪身(喪命);喪沒(滅亡,死亡);喪明之痛(喪子之痛);喪親(父或母亡);喪室(妻室喪亡);喪家子(喪失其家無所依存的人)
(6) 滅亡;失敗 [perish]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宋· 蘇洵《六國論》
(7) 又如:喪師(戰(zhàn)敗);喪國之社(國家滅亡,無人祭祀的宗廟);喪師(戰(zhàn)敗而損失軍隊);喪陷(失陷);喪敗(因失敗而受損失)
(8) 逃亡;流亡 [escape]。如:喪人(逃亡到他國的人);喪物(耗竭財物)
(9) 忘記,忘掉 [forget]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莊子》
(10) 灰心喪氣 [be discouraged]。如:喪惘(悵惘失神);喪沮(灰心失望);喪門(喪家之門。或稱惡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見 sāng;sang
漢語字典
[①][sāng]
[《廣韻》息郎切,平唐,心。]
“喪1”的繁體字。
(1)哀葬死者的禮儀。
(2)泛指與人死亡有關(guān)的各種事情。參見“喪事”。
(3)人的尸體、骨殖。
(4)指禍難。
[②][sàng]
[《廣韻》蘇浪切,去宕,心。]
“喪2”的繁體字。
(1)喪失;失去。
(2)人死。
(3)滅亡;失敗。
(4)逃亡;流亡。
(5)消耗,耗費。
(6)忘記,忘掉。
(7)悲悼,憂傷。
(8)神態(tài)不滿或不樂的樣子。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心母,sang
[平水韻]:下平七陽·去聲二十三漾
[國 語]:sāng,sàng
[粵 語]:song1song3
[閩南語]:song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喪;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78第14〔古文〕??????????【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桑去聲。【玉篇】亡也。 又【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註】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踰境。 又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廣韻】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