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賦
基本解釋
晉 左思 作。構思十年始成,豪貴之家競相傳抄, 洛陽 為之紙貴。見《晉書·左思傳》。后因以“三都賦”指廣為流傳的名篇。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四折:“再來不上《三都賦》,此去休過 萬里橋 。”
成語(Idiom):三都賦(sān dū fù)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dū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采華美的賦文,贊美之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都賦是指文采華美的賦文,是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美。這個成語來源于南朝宋代文學家謝靈運的《三都賦》,贊美了三個都城洛陽、長安和建康的繁華與盛世。因其華美的文采和辭章,成為后世賦文的典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都賦可以用來形容文采華美的文章、詩歌或贊美之詞。可以用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贊美詩歌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都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代文學家謝靈運的《三都賦》。謝靈運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他的賦文以華美的辭章和豐富的想象力著稱。《三都賦》是謝靈運創作的一篇賦文,贊美了三個都城洛陽、長安和建康的繁華與盛世,被后人廣為傳誦,成為賦文的經典之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都賦的成語結構是“三都+賦”,其中“三都”指的是洛陽、長安和建康,而“賦”表示贊美之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真是一篇篇三都賦,文采斐然。
2. 這首詩寫得真是三都賦般的華美,字字珠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都賦”與華麗的文學作品聯系起來,想象寫作時像是在洛陽、長安和建康這三個繁華的都城中,創作出了一篇篇華美的賦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謝靈運的其他作品,學習他的文學風格和創作技巧,以及學習其他經典的賦文和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的演講稿寫得像是一篇三都賦,非常華麗。
2. 初中生:老師批改我的作文時說,我的文采不錯,像是一篇三都賦。
3. 高中生:這篇小說的描寫非常華美,像是一篇三都賦般的文學作品。
4. 大學生:這位作家的詩歌寫得像是一首三都賦,引人入勝。
5. 成年人:他的辭職信寫得非常華麗,像是一篇三都賦,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