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黎
基本解釋
黎民。《后漢書·延篤傳》:“其政用寬仁,憂恤民黎。”《周書·赫連達傳》:“遠近民黎,多受制於賊。”
成語(Idiom):民黎(mín lí)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百姓、民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黎一詞源自古代漢語,由“民”和“黎”兩個字組成。其中,“民”指的是百姓、人民,“黎”指的是庶民、平民。民黎一詞通常用來表示廣大的民眾,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和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黎這個成語常用于正式場合、文學作品和口語交流中。它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底層的人群,強調他們的智慧、力量和不可忽視的地位。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和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民黎這個成語的起源,目前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流傳至今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民黎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要關心民黎的生活,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2. 民黎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他們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
3. 只有真正關心民黎,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民黎”的技巧可以是聯想。可以將“民”字與“人民”聯系起來,表示人民群眾。而“黎”字可以與“庶民”聯系起來,表示底層百姓。通過這樣的聯想,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文章和故事。通過學習其他成語,可以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要關心民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初中生(13-15歲):民黎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他們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
3. 高中生(16-18歲):只有真正關心民黎,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關注民黎的需求,為他們爭取更多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