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才子
基本解釋
古史相傳 高陽氏 有才子八人,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合稱“十六才子”。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后用為稱頌皇帝的輔佐大臣之典。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雖十六才子,明允篤誠;八百諸侯,專心同德……未足云也?!眳⒁姟?十六相 ”、“ 十六族 ”。
成語(Idiom):十六才子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iù cái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紀輕輕但才華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六才子是由數字“十六”和“才子”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十六”表示年齡,意味著十六歲的年紀;“才子”則指具有出眾才華的人。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年紀輕輕但才華出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年輕時就展現出非凡才華的人,特別是在文學、藝術等領域有卓越成就的年輕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了一個故事,說孔子在十六歲時已經非常聰明才智出眾,被稱為“十六才子”。這個故事使得“十六才子”成為了一個形容年輕人才華橫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有十六歲,但已經是個十六才子,無論是文學還是音樂都有很高的造詣。
2. 這位十六才子在繪畫領域有著獨特的天賦,他的作品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六才子”這個成語與孔子的故事聯系起來,將孔子在十六歲時就展現出非凡才華的形象與成語的含義關聯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故事以及其他年輕才華橫溢的歷史人物,拓寬對“十六才子”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有十六歲,卻已經是一個十六才子,非常聰明。
2. 初中生:那個十六才子在音樂方面有很高的天賦,他的演奏技巧非常出色。
3. 高中生:她是個十六才子,不僅在學業上成績優異,還在藝術方面有著出眾的才華。
4. 大學生:他被譽為十六才子,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