誑豫
成語(Idiom):誑豫(kuáng yù)
發音(Pronunciation):kuáng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猶豫不決,遲疑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做決策或選擇時猶豫不決,遲疑不決。形容人在面對重要事情時,思考不清晰,無法做出決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做決策或選擇時遲疑不決、猶豫不決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集體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他忠誠于國家,為了救楚國于危難之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但是國王卻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屈原為此感到非常失望,決定離開楚國。在離開前,他寫了一篇名為《離騷》的長詩,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和國王的忠誠之情。這首詩中有一句:“誑誑者無極。”意思是說,對于國家的忠誠和誠實是沒有止境的。后來,人們將“誑誑者無極”中的“誑誑”解釋為“誑豫”,意義逐漸演變為猶豫不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誑”和“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策時總是誑豫不決,導致錯過了很多機會。
2. 面對重要考試,他一直誑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誑豫”拆分開來記憶。誑可以理解為“犯錯誤”,而豫可以理解為“預測”。將這兩個含義聯系起來,就可以記住“誑豫”的含義為“犯了錯誤的預測,猶豫不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猶豫不決、遲疑不決相關的成語,例如“猶豫不決”、“三心二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戲選擇上總是誑豫不決,不知道該選哪個角色。
2. 初中生:面對選擇學習的科目,她一直誑豫不決,不知道該選文科還是理科。
3. 高中生:在大學專業選擇上,他一直誑豫不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的領域是什么。
4. 大學生:畢業后是繼續深造還是工作,他一直誑豫不決,遲遲沒有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