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琴
基本解釋
古代的一種琴。《爾雅·釋樂》:“大琴謂之離。” 郭璞 注:“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詳長短。”或說二十弦。見 郝懿行 義疏。 明 何景明 《贈向先生序》:“故曰玉磬必擊,大琴必張,嘉肴必食。”
成語(Idiom):大琴
發音(Pronunciation):dà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的是琴弦很大的一種樂器,比喻聲音宏亮、嘹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琴是一種具有古老歷史的樂器,琴弦較粗,發出的聲音音量較大,音質宏亮、嘹亮。成語“大琴”借用了這個樂器的特點,用來形容聲音宏亮、洪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聲音宏亮、洪亮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歌聲、演講聲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大琴”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大琴噣而不和,小琴和而不噣。”其中的“大琴”指的是琴弦較粗的樂器,用來比喻聲音宏亮、嘹亮。后來成語“大琴”就廣泛應用于描述聲音的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歌聲像大琴一樣宏亮動聽。
2. 演講者的聲音如同大琴一般洪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大琴的聲音與宏亮、嘹亮的聲音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在聽到大琴的聲音時,感受到了它的音量和音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音樂相關的成語,如“一曲千古”、“琴瑟和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聲音像大琴一樣宏亮,我們都能聽得很清楚。
2. 初中生:他的歌聲如同大琴一般洪亮,深深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3. 高中生:演講者的聲音宛如大琴一般嘹亮,讓人聽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