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
基本解釋
◎ 烏賊 wūzéi
[cuttlefish;inkfish] 烏賊科(十腕目)的十腕海洋頭足類軟體動物,身體橢圓形而扁平,口的邊緣有十只帶吸盤的腕足,體內有墨囊,用以放出黑色液體掩護逃跑。介殼已退化為骨質內殼,可入藥
英文翻譯
1.{動} cuttlefish; inkfish
詳細解釋
亦作“ 烏鰂 ”。魚名。身體橢圓而扁平。體內有囊狀物能分泌黑色液體,遇到危險時放出,以掩護逃避。通稱墨魚。《初學記》卷三十引 漢 沉懷遠 《南越志》:“烏賊魚,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烏,故謂之烏賊。” 宋 陳昉 《潁川語小》卷下:“鰂魚,《本草》從魚,從則。世俗見其能吐黑沫,且‘則’‘賊’之音通,遂呼為烏賊。” 明 楊慎 《烏賊魚贊》:“魚有烏賊,絶脰八足……吸波噀墨,迷射水慝。” 清 周亮工 《閩小記·墨魚》:“墨魚,一名算袋魚,一名烏鰂,一名海鰾鮹。” 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撕烏賊魚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 徐伯蓀 的家屬去。”
成語(Idiom):烏賊(wū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wū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黑手辣、狡詐狠毒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賊,又稱章魚,是一種智慧而狡猾的海洋生物。成語“烏賊”比喻人心黑手辣、狡詐狠毒,形容其為非常狡猾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思極其陰險、手段極其毒辣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治斗爭中的陰謀家、商業競爭中的狡猾對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漁民。烏賊是一種非常聰明和狡猾的海洋生物,常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逃避捕食者的追捕。因此,人們用烏賊來比喻那些心思極其陰險、手段極其毒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烏賊,總是在背后捅人一刀。
2. 這個商人真是個烏賊,他總是想方設法騙取他人的財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烏賊的形象與狡猾、陰險的人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含有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狐假虎威”、“蛇蝎心腸”等,以擴大對于形容狡詐狠毒人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他是個烏賊,總是偷別人的零食。
- 初中生:她真是個烏賊,總是在考試時作弊。
- 高中生:這個政客真是個烏賊,總是玩陰謀詭計。
- 大學生:這個商人是個烏賊,總是欺騙顧客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