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率
基本解釋
不服從,不遵循。《左傳·宣公十二年》:“今 鄭 不率,寡君使羣臣問諸 鄭 ,豈敢辱候人?” 杜預 注:“率,遵也。”《南史·袁憲傳》:“皇太子頗不率典訓, 憲 手表陳諫十條,皆援引古今,言辭切直。” 宋 曾鞏 《洪范傳》:“使民足於養生送死之具,然后教之;教之,不率,然后刑之。” 清 王夫之 《老莊申韓論》:“不率,則毅然以委之霸刃之鋒曰,吾以使人履仁而戴義也。”
成語(Idiom):不率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守紀律,不遵守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率指不守紀律,不遵守規定。通常用來形容人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從指揮,不守紀律,不遵守約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率常用于軍事、政治、工作等領域,形容不服從指揮,不守紀律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不遵守規定、不守時、不守信用等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年》中。當時,魯國的公子光因為不守紀律,不聽從國君的指揮,引起了國君的不滿。公子光的行為被稱為“不率”,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不守紀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率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不”和“率”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不率,不聽從老師的指揮。
2. 這個團隊的成員經常不率,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率”與“不遵守規定”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不守紀律,不聽從指揮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紀律、規定相關的成語,如“不守婦道”、“不遵時宜”等,以擴大詞匯量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不率,不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不率,經常遲到或曠課。
3. 高中生:學校對學生有明確的規定,不能不率。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自覺遵守紀律,不率是不應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