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票
基本解釋
◎ 火票 huǒpiào
[urgent dispatch] 清代傳遞緊急文書的憑證
詳細解釋
(1). 清 代遞送緊急公文的憑證。 徐珂 《清稗類鈔·物品·火票》:“凡馬遞公文,皆用兵部憑照,令沿途各驛接遞,謂之火票。言其急速如火也。”
(2).舊時官府逮捕犯人的憑證。 清 遯廬 《童子軍·毆隸》:“如今雖然奉了火票,只好詐他一注財爻罷了。” 章炳麟 《與吳稚暉談蘇報案書》:“足下既見 明震 ,而火票未發以前,未有一言見告,非表里為奸,豈有坐視同黨之危,而不先警報者。”
成語(Idiom):火票(huǒ piào)
發音(Pronunciation):huǒ p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虛假的票據、欺騙性的憑證或證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票是由“火”和“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火指虛假、欺騙,票指憑證、證據。火票形容一種虛假的票據或欺騙性的憑證,常用來形容欺騙、詐騙等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火票一詞常用于描述欺騙、虛假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些虛假的證據、假冒偽劣的商品,也可以用來形容欺騙他人的行為。例如:他拿到的那張證件是火票,根本就是假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火票的起源,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這個成語可能是在民間流傳的,用來形容欺騙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票的結構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別是“火”和“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示的那張合同是火票,根本不能相信。
2. 這個商家經常使用火票來欺騙消費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火票這個成語。可以將火票想象成一張著火的票,表示這張票是虛假的、不可信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火中取栗、火上澆油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拿到的那張作業是火票,根本就是抄襲的。
2. 初中生(13-15歲):他給我看的那個游戲賬號是火票,根本就是假的。
3. 高中生(16-18歲):他提供的那份研究報告是火票,里面的數據都是捏造的。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提供的那份證明文件是火票,根本不能證明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