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承
基本解釋
忝受;承受。 唐 李白 《下途歸石門舊居》詩:“此心鬱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 明 無名氏 《玉環記·祝香保父》:“爹爹休嗔休怪,孩兒叨承鐘愛。”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見招深靜軒》詩:“叨承郎舍舊,許闞文字林。”
成語(Idiom):叨承(dāo c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dāo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謙虛地接受恩惠或贊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叨承是一個表示謙虛接受他人恩惠或贊美的成語。在社交場合中,叨承常用來表示對他人的幫助或夸獎表示感激之情,并表達自己的謙虛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與他人交往中,當受到他人的贊美或幫助時,可以使用叨承來表示自己的謙虛和感激之情。此外,叨承也可以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之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叨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名人。相傳,有一次,這位名人在公共場合被人贊美,他非常謙虛地表示自己并不值得贊美,他說:“這只是我的一個小小才能,不值得一提。”這個故事被后人傳頌,并演變成了叨承這個成語的詞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叨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叨”表示恭敬地接受,第二個字“承”表示接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叨承了大家的夸獎,卻仍然保持著謙虛的態度。
2. 在頒獎典禮上,他叨承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叨承這個成語:將“叨”字與“謙”字聯想起來,表示謙虛地接受;將“承”字與“接受”聯想起來,表示接受。同時,可以通過反復閱讀和使用例句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叨承,還有許多其他與謙虛和感激相關的成語,如恩澤、感激不盡等。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這些成語,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夸獎小明畫得很漂亮,小明叨承道:“謝謝老師,但是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2. 小學生:同學們都夸獎小紅唱歌好聽,小紅叨承道:“謝謝大家的夸獎,我會更加努力的。”
3. 中學生:老師表揚小李在班級活動中的表現,小李叨承道:“謝謝老師的鼓勵,我會繼續努力的。”
4. 大學生:導師夸獎小王的研究成果出色,小王叨承道:“謝謝導師的指導和支持,我會繼續努力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