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言
成語(Idiom):謁言
發音(Pronunciation):yè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言不遜的話語或尖銳的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謁言是由“謁”和“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謁,指拜訪上級或尊長,表示恭敬。言,指說話。謁言意味著以恭敬的態度說出尖銳的批評或不遜的話語,表示對上級或尊長的不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謁言多用于形容人說話不恭敬,或者指出別人說話不恭敬的情況。在正式場合或與上級、長輩交流時,使用謁言往往會引起爭議或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謁言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當時,楚國公子光拜訪了齊國的君主。君主問公子光:“楚國有什么諺語?”公子光回答:“謁言無忌?!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對于上級或尊長的言辭,應該謹慎小心,不可隨便妄言。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謁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謁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對老師說了一句謁言,結果被批評了一頓。
2. 在面對上級時,我們應該謹言慎行,避免說出謁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謁言的發音“yè yán”與“野燕”聯想在一起。野燕是一種不馴順的鳥類,象征著不恭敬的態度。通過這個聯想,可以更容易記住謁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諫言”、“忤言”等,來了解更多有關言辭和批評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小紅,她經常說謁言。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說了一番謁言,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3. 高中生:他在演講中說了一句謁言,引起了觀眾的不滿。
4. 大學生:在與教授交流時,我們要避免說出謁言,以免得罪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