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欵
成語(Idiom):宛欵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k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委婉,不直接表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宛欵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宛意為委婉,欵意為言辭。宛欵指的是說話或表達時使用委婉的措辭,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用于在表達不好的消息或不好意思的請求時,以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或引起不愉快的反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宛欵常常用于正式場合或需要維護人際關系的場合,如商務談判、社交場合、親友之間的交流等。在這些場合中,使用宛欵可以使表達更加溫和,避免沖突和誤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顏回向孔子請教禮儀之事,孔子對他說:“宛在宥夫。”意思是說,禮儀要用委婉的方式來處理,不要過于直接。后來,人們將孔子的這句話引申為成語“宛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宛欵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宛欵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避免了與同事的沖突。
2. 在商務談判中,使用宛欵的措辭可以更好地維護雙方的關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宛欵”與“委婉的言辭”聯想在一起。可以想象自己在表達時使用委婉的措辭,以避免沖突或傷害他人的感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表達方式相關的成語,如“婉言謝絕”、“委婉其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宛欵地說:“老師,我有點不舒服,可以請假嗎?”
2. 小學生:小紅用宛欵的語氣對同學說:“你能不能借我一支鉛筆?”
3. 初中生:小明宛欵地告訴父母:“我有個聚會,能不能晚回家?”
4. 高中生:小玲宛欵地對老師說:“老師,我今天有點事情,能不能請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