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訓
基本解釋
國家的法則。《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南朝 梁 沉約 《上建闕表》:“昔在 有晉 ,經創 江 左;邦訓莫釐,遠圖多缺。”
成語(Idiom):邦訓 (bāng xùn)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x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法令和教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訓是由“邦”和“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國家,“訓”指教誨。邦訓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家的法令和教誨,是指導國家治理和人民行為的規范和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訓一詞多用于描述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教育制度,強調國家對于人民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可以用于討論國家治理、法律教育、社會道德等方面的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訓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中,原指國君對臣民的教誨和引導。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教育制度。邦訓強調國家對于人民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邦”是名詞,指國家;“訓”是動詞,指教誨。兩個字的結合表示國家的法令和教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遵守邦訓,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2. 教育是國家的邦訓,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邦訓”拆分為“邦”和“訓”兩個字來記憶。其中,“邦”可以聯想為國家,“訓”可以聯想為教育。通過聯想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教育制度,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現代社會的法律教育體系。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國家治理、法律法規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大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遵守邦訓,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情。
2. 初中生:國家的邦訓是法律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3. 高中生:了解國家的邦訓對于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非常重要,這關系到我們的未來發展。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自覺遵守邦訓,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