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祥地
基本解釋
◎ 發祥地 fāxiángdì
[place of origin;birthplace] 原指帝王祖先興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發源地
英文翻譯
1.place of origin; birthplace
詳細解釋
(1).指帝王生長、創業的地方。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惟 盛京 稍東之 興京 ,則 肇 、 興 、 景 、 顯 四祖及 太祖 發祥之地。”《花城》1981年第6期:“ 遼寧 ,歷史上是女真族建立 滿清 政權的發祥地。”
(2).指民族、歷史、文化、革命運動、某種政治思潮等起源的地方。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萬年民族發祥地,抗戰精華又此間。” 馬南邨 《燕山夜話·中國古代的婦女節》:“在 中國 歷史發祥地的 黃河 流域各省份,民間的風俗居然直截了當地把七月七夕稱為‘女節’。” 徐遲 《火中的鳳凰·鳳翔》:“這是五四運動發祥地。這是人民 中國 誕生的搖籃。” 鄒韜奮 《萍蹤寄語》三一:“ 曼徹斯特 是對華經濟侵略的大本營,而同時又是自由主義的發祥地。”
成語(Idiom):發祥地(fā xiáng dì)
發音(Pronunciation):fā xiáng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起源的地方或發源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祥地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發”表示事物的起源或發源,而“祥地”則指特定的地方。因此,發祥地表示某個事物的起源地或發源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祥地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或文化的起源地,如“北京是中國的京劇發祥地”、“四川是中國的熊貓發祥地”。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演講、寫作、討論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祥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章中:“發祥地則數千萬人之所共知矣。”在這個故事中,莊子在探討人生的本質和意義時,用到了“發祥地”來表示人類起源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祥地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北京是中國的京劇發祥地。
2. 四川是中國的熊貓發祥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祥地”這個成語與具體的事物或文化聯系起來,例如將“京劇”、“熊貓”等與“發祥地”一起記憶,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中國文化和歷史上的發祥地,例如中國字的起源地、中國武術的發祥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四川是中國的熊貓發祥地。
2. 初中生:北京是中國的京劇發祥地,京劇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代表。
3. 高中生:長江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和進步。
4. 大學生:杭州是中國的西湖文化發祥地,西湖景區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