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告
基本解釋
猶教導;訓誡。《書·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 孔 傳:“嘆古之君臣,雖君明臣良,猶相道告,相安順,相教誨以義方。” 孔穎達 疏:“相訓告以善道。” 宋 王安石 《批答樞密副使韓絳邵亢知樞密院事陳升之等辭免恩命仍斷來章》:“膺斯恩典,於體為宜;毋或終辭,以勤訓告。” 明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一:“執事不察,而過采之,置諸賓客之列,加於子弟之上,使推所聞知,以相訓告。” 蕭紅 《生死場》十三:“可是當走到房門又急轉回來,她想起別人的訓告:重要的事情誰也不能告訴,兩口子也不能告訴。”
成語(Idiom):訓告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g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教育、告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訓告是由“訓”和“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訓”指教導、教育,“告”指告誡、勸誡。訓告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教育和告誡來引導人們正確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訓告常用于描述教育、勸誡的行為。可以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善意提醒,或者對自己的自我約束和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訓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原文是:“莽既入朝,訓告百姓。”意思是王莽上朝后,對百姓進行教育和告誡。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使用,成為描述教育和勸誡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訓告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訓”和動詞“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對學生進行了一番訓告,希望他們能夠遵守校規。
2. 父母對孩子進行訓告,告誡他們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老師(訓)站在講臺上向學生(告)進行訓告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教育、勸誡相關的成語,如教育有方、勸善懲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訓告了,說要好好學習,不要偷懶。
2. 初中生:班主任給我們訓告了一番,要求我們要文明禮貌。
3. 高中生:老師在班會上對我們進行了一次訓告,希望我們能夠認真備考。
4. 大學生:導員訓告我們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
希望以上關于“訓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