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鉞
成語(Idiom):伏鉞(fú yu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ú y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藏才能、不露鋒芒或隱忍忍讓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伏鉞的字面意思是“藏起來的鉞”,鉞是古代兵器,象征權(quán)力和威嚴。成語中的“伏”表示隱藏,暗指有才能、有能力但不顯露出來。這個成語形容有實力的人故意隱藏自己的才能或力量,不愿意展示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華的人故意低調(diào)或隱忍忍讓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有實力的機構(gòu)或組織故意隱藏實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伏鉞”的故事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楚國有一個名將叫伍子胥,他有著非凡的才能和勇氣,但是他在楚國被排擠,被迫離開了楚國。為了報仇,伍子胥到了吳國,但他沒有立即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選擇隱忍忍讓。他在吳國為吳王做了很多事情,逐漸贏得了吳王的信任。最終,伍子胥幫助吳國打敗了楚國,實現(xiàn)了自己的復仇。這個故事中的伍子胥就是一個典型的伏鉞人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一直伏鉞不發(fā),不愿意成為眾人的焦點。
2. 這個機構(gòu)一直保持低調(diào),故意伏鉞,實力遠超過表面展示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伏藏的兵器”,表示隱藏才能或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戰(zhàn)國時期、楚國和吳國的歷史,可以深入了解伍子胥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里一直伏鉞不發(fā),但是我知道自己很厲害。
2. 初中生:他一直伏鉞不發(fā),結(jié)果考試時突然發(fā)揮出色,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為了不引起過多關(guān)注,他一直伏鉞不發(fā),默默努力。
4. 大學生:有些人喜歡伏鉞不發(fā),但是我覺得應(yīng)該積極展示自己的才能。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有時候需要伏鉞不發(fā),等待合適的時機展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