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戎衣
基本解釋
(1).謂一穿上戎裝。或云,“衣”當作“殷”,謂一用兵而勝 殷 。一,亦作“ 壹 ”。《書·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孔 傳:“衣,服也;一著戎服而滅 紂 。”《禮記·中庸》:“ 武王 纘大 王 、 王季 、 文王 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 鄭玄 注:“戎,兵也。衣讀如殷,聲之誤也, 齊 言殷聲如衣……壹戎 殷 者,壹用兵伐 殷 也。” 孔穎達 疏:“ 鄭 必以衣為 殷 者,以十一年觀兵于 孟津 ,十三年滅 紂 ,是再著戎服,不得稱一戎衣,故以衣為 殷 。”后泛稱用兵作戰為“一戎衣”。 唐 杜甫 《重經昭陵》詩:“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朕欲候江南平復,取一戎衣大定之義以紀元,是子乃先我乎?” 郭沫若 《歸國雜吟》:“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亦省作“ 一戎 ”。《晉書·樂志上》:“ 魏武 挾天子而令諸侯,思一戎而匡九服。” 唐 白居易 《策林·議兵》:“故有一戎而業成王霸,一戰而禍及危亡。”
(2).泛指戰袍。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之六:“終封三尺劍,長卷一戎衣。”
成語(Idiom):一戎衣(yī róng yī)
發音(Pronunciation):yī ró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人穿戴的盔甲和戰袍,也用來形容武裝起來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戎衣是由“一”、“戎”和“衣”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數量,表示只有一件;“戎”表示軍人,指的是古代的士兵或將領;“衣”表示衣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只有一件軍裝,形容武裝起來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戎衣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軍隊或武裝力量的威武、壯觀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團隊在某種情況下的強大或威風凜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戎衣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抵抗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率領大軍與秦軍作戰。在一次戰斗中,項羽身穿盔甲,手持兵器,戰斗力強大,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人們就用“一戎衣”來形容這種威武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 + 戎 + 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列隊整齊,一戎衣,氣勢磅礴。
2. 這支團隊的實力雄厚,一戎衣,讓人望而生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戎衣”拆分為“一”、“戎”和“衣”來記憶。戎字可以聯想到軍人,衣字可以聯想到衣物。將這些關鍵詞聯想到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戰爭歷史、軍事策略和武器裝備等方面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軍人穿上一戎衣,英勇地保衛祖國。
2. 初中生:那支隊伍整齊劃一,一戎衣,讓人肅然起敬。
3. 高中生:他們身披一戎衣,決心捍衛國家的安全。
4. 大學生:團隊齊心協力,一戎衣,以最強大的力量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