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濟
基本解釋
拿出財物救濟他人。《北史·樊子鵠傳》:“后出為 殷州 刺史。屬歲旱儉, 子鵠 恐人流亡,乃勒有粟家分濟貧者。” 唐 韓愈 《祭石君文》:“敢忘分濟,念力未任。”
成語(Idiom):分濟(fē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分散、分開,亦可指分擔、分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濟是由“分”和“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分”意為分散、分開,“濟”意為救助、幫助。合在一起,表示分散幫助、分擔救助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在困難時期,大家共同分擔困難,互相幫助,共度難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濟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困難時期互相幫助,共同分擔困難的情景。它可以用來形容家庭、社會、國家等各個層面的人們互相幫助、共同渡過困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隱公元年》。故事中,齊國國君遭遇到了嚴重的天災,莊稼無法收獲,百姓陷入困境。國君下令將存糧分給百姓,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個故事體現了國君對百姓的關愛和互相幫助的精神,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分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自然災害中,大家都互相分濟,共同渡過了難關。
2.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都樂于分濟,共同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濟”記憶為“分擔困境,共渡難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含有“分”和“濟”的成語,如“分道揚鑣”、“分庭抗禮”等,進一步豐富對這兩個字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學校里,我們要互相分濟,共同進步。
2. 初中生:班級里有同學生病了,我們要給他分濟,幫助他渡過難關。
3. 高中生:在大學考試期間,同學們要互相分濟,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