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邴
成語(Idiom):張邴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膽量大,氣魄雄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張邴,是指人的氣魄雄偉,膽量大,有大將之風。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子張邴,子負命。”其中的“張邴”形容子張的膽量和氣概,表示他有著大將之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張邴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氣概雄偉,膽量大。可以用來形容英勇的將領、有膽識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膽大包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散文,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歷史。其中的故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子張因為擔心襄公會受到傷害,主動請纓負責保護襄公的安全。這個故事中的“子張邴”一詞,成為了后來用來形容人的膽量和氣概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張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戰場上表現得非常張邴,打敗了敵人。
2. 這位年輕的將軍具備張邴的氣質,被譽為一代名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張邴”聯想為一位英勇的將軍,他膽量大,氣魄雄偉。可以用一張大旗來形象記憶,旗幟飄揚,代表張邴的英勇和氣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的膽量和氣概的成語,例如“氣宇軒昂”、“英勇無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非常張邴,贏得了冠軍。
2. 初中生:那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了張邴的氣魄,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張邴的氣質,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這位企業家具備張邴的膽識,敢于冒險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