訖箓
基本解釋
亦作“訖錄”。謂天命已終。亦指已終止的天命。 明 李東陽 《丁氏半山亭銘》:“金卯訖籙,旋為典午,河山猶在,俛仰千古。” 章炳麟 《魏武帝頌》:“所以承炎 劉 之訖録,尸中原之魁柄。”
成語(Idiom):訖箓
發音(Pronunciation):qì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完成或結束某事,表示事情已經完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訖箓是一個古代的成語,由“訖”和“箓”兩個字組成。其中,“訖”意為結束、完結,表示某事已經完成;“箓”指葬禮上用來覆蓋棺木的木板,代表終結、結束。訖箓的意思即為事情已經完成,不再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訖箓多用于形容某個事件或工作的結束,表示事情已經完成,不再進行。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學習、比賽等。在正式的場合中,訖箓可以用來表示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也可以用來表示對某人的緬懷和告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訖箓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的葬禮儀式。古代人們認為人死后需要進行喪葬,而喪葬儀式中用來覆蓋棺木的木板就叫做箓。葬禮結束后,箓被取下,表示整個喪葬儀式已經完結。后來,人們將箓的取下與事情的結束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語“訖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訖”和“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可以訖箓休息一下了。
2. 這個項目已經訖箓,我們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的工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訖箓”視為一個木板覆蓋在棺木上,表示事情已經結束。可以通過想象葬禮儀式中木板的取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訖箓”有關的成語,如“篋帙”、“帷幕”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的考試終于訖箓了,我可以放松一下了。
2. 初中生:這個學期的學習已經訖箓了,我要好好復習放假前的知識。
3. 高中生:高考終于訖箓了,我要準備迎接新的人生階段了。
4. 大學生:畢業典禮上,我們將訖箓大學生活的一段美好時光,迎接社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