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引頸受戮
發(fā)音(Pronunciation):yǐn jǐng shòu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愿引頸受死,表示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或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頸受戮源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是楚國的大臣,由于楚懷王的信任卻遭到其他大臣的排擠。最終,屈原被流放到汨羅江,他深感無能為力,于是引頸受戮,自盡以表達對國家的忠誠。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或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表現(xiàn)出無所畏懼的精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的勇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楚國的大臣屈原引頸自盡的故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頸受戮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引頸”和“受戮”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引頸受戮,毫不屈服。
2. 面對危險,他毫不畏懼地引頸受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屈原引頸自盡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屈原在面對困境時,毫不畏懼地引頸受戮,表達出他的忠誠和勇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屈原和楚國的歷史,可以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考試的挑戰(zhàn),他引頸受戮,努力學習。
2. 初中生:在面對困境時,她毫不退縮,勇敢地引頸受戮。
3. 高中生:作為班長,他在面對問題時總是引頸受戮,不畏艱難。
4. 大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他引頸受戮,不怕失敗。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