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枵
基本解釋
謂顆粒無收。 王闿運 《珍珠泉銘》:“ 貞元 之間, 齊 魯 饑枵。”
成語(Idiom):饑枵(jī xiāo)
發音(Pronunciation):jī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極度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餓的意思;枵,干癟的樣子。饑枵形容人餓得非常厲害,身體干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非常饑餓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者時期的人民因為饑餓而生活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春,饑,絕粒。”這句話中的“饑”和“絕粒”都表達了饑餓的意思。后來,人們將“饑”和“枵”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語“饑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孩子長期營養不良,看起來饑枵可憐。
2. 在戰爭年代,人們因為物資匱乏,生活過得饑枵難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饑枵”讀音與“餓笑”相近,想象一個人因為饑餓而變得干癟,臉上露出苦笑的表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饑荒事件,了解饑餓問題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以及解決饑餓問題的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餓得饑枵,肚子都咕咕叫了。
2. 初中生:那個小女孩生活在貧困山區,每天都過著饑枵的生活。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饑荒,人們當時的生活真是饑枵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