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濕
基本解釋
謂地勢低而潮濕。《尚書大傳》卷二上:“下溼曰隰。”《漢書·馮立傳》:“后遷為 東海 太守,下溼病痺。”《東觀漢記·城陽恭王祉傳》:“﹝ 劉仁 ﹞以 舂陵 地勢下溼,有山林毒氣,難以久處。”
成語(Idiom):下濕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下雨或淋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濕是一個由動詞“下”和形容詞“濕”組成的成語。下雨時,天空的水分會從空中降落到地面上,使地面變得濕潤,因此用“下濕”來形容下雨或淋濕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濕常用于形容天氣預報中的降雨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被雨水淋濕的情況。此外,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地方或物體被液體浸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濕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現實生活中下雨淋濕的情況而來的,屬于常用的表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動詞“下”和形容詞“濕”組成,表示動作和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下午會下濕,記得帶雨傘。
2. 小明在回家的路上被突然下濕的大雨淋濕了。
3. 這塊地方常年下濕,種植水稻非常適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濕”與下雨的情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下雨的街道上,被雨水淋濕的感覺,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天氣相關的成語,如“大風吹”、“晴空萬里”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今天下濕了,我們不能出去玩了。
2. 小學生:昨天放學的時候下濕了,我被淋濕了。
3. 初中生:這個地方常年下濕,種植水稻的條件很好。
4. 高中生:天氣預報說今天下濕,記得帶雨傘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