傖荒
基本解釋
晉 南北朝 時,南人譏北地荒遠、北人粗鄙,故稱。《宋書·杜驥傳》:“晚渡北人,朝廷常以傖荒遇之,雖復人才可施,每為清涂所隔, 坦 以此慨然。”又《劉勔傳》:“臣竊尋 元嘉 以來,傖荒遠人,多干國議,負儋歸闕,皆勸討虜。”后用以泛指荒遠僻陋之地。 唐 司空圖 《送草書僧歸越》:“傖荒之俗,尤惡伎於文墨者。 華 民流寓而至,則遽發其橐,焚棄札牘之類以快。” 明 朱鼎 《玉鏡臺記·下鏡》:“我本傖荒鄙人;傖荒鄙人,才非英雋。” 林紓 《譯<孝女耐兒傳>序》:“余將繼續以傖荒之人,譯傖荒之事,為諸公解酲醒睡可也。”
傖荒(sēn huāng)
Pronunciation: sēn huāng
Basic Meaning: foolish and ignorant
Detailed Explanation: 傖荒是指人愚昧無知,不懂事理,舉止無禮。形容人態度愚蠢,言行荒唐。
Usage Scenarios: 傖荒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懂事理,舉止無禮,言行荒唐的人。
Story Origin: 傖荒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傖荒的人,他無知無德,經常做出蠢事。因此,人們就把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愚蠢的人。
Structure of the Idiom: 傖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真是太傖荒了,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
2. 別聽他的話,他說的都是傖荒之言。
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愚昧無知,舉止荒唐,就像傖荒這個成語的意思一樣。
Extended Learning: 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傖荒相關的成語,如傖敵、傖俗等。
Example Sentences by Different Age Groups:
1. 小學生:他的回答真是傖荒,完全不對。
2. 初中生:她的舉止真是傖荒,讓人看不下去。
3. 高中生:他的觀點很傖荒,完全不符合事實。
4. 大學生:他說的話太傖荒了,沒有邏輯性和說服力。
5. 成年人:那個人的行為真是傖荒,完全不懂得禮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