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竚
成語(Idiom):凝竚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íng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內容凝練而精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凝竚是由“凝”和“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凝指凝結、聚合,竚指高大、高聳。凝竚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內容凝練而精深,意味著經過精心雕琢和深思熟慮,使得所表達的內容更加精煉、深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凝竚常用于文學作品或評論中,形容人物形象或文章內容凝練而精深,適用于各種文學、藝術、評論等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凝竚的起源可追溯到《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魏國大夫魏公子列因為他的文章凝竚精深而受到贊賞。后來,凝竚被用來形容其他人或文章的精練和深刻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凝竚而深刻,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2. 這篇文章凝竚精深,值得細細品味。
3. 他的繪畫作品凝竚而高雅,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凝竚拆分為凝結和高聳,聯想到凝結的意思是聚合、凝固,高聳的意思是高大、高昂。通過這兩個詞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凝竚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來源和用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詞典或參考學術論文。同時,積極運用成語,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作文得到老師的表揚,因為它凝竚而深刻。
2. 初中生(13-15歲):這本小說的情節(jié)凝竚精練,非常引人入勝。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演講內容凝竚而深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19-22歲):這篇論文的觀點凝竚精深,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