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蠟
成語(Idiom):緑蠟 (lǜ là)
發音(Pronunciation):lǜ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態度像緑蠟一樣僵硬不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緑蠟是一種綠色的蠟狀物,因為蠟本身硬而不易彎曲,所以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態度僵硬、不靈活。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對待問題或事物的態度過于死板,不愿意變通或妥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在處理事情時過于死板不靈活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緑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楊慎的《歧路燈》:“緑蠟,有蠟狀而緑色者也。以人言之,比喻死板之形。”據說,楊慎在這部作品中使用了緑蠟這個比喻,形容主人公的態度過于僵硬,不愿意變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緑蠟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緑蠟修飾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想法太緑蠟了,完全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意見。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過于緑蠟,不愿意接受新的觀念和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緑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綠色的蠟狀物,它非常硬而不易彎曲,就像人的行為態度一樣僵硬不靈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鐵石心腸”、“不知變通”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動作像緑蠟一樣僵硬。
2. 初中生(14歲):他的思維方式太緑蠟了,不愿意接受新的觀點。
3. 高中生(17歲):老師的教學方法太緑蠟了,不夠靈活多樣化。
4. 大學生(20歲):有時候我們需要放下固定的思維模式,不要過于緑蠟地看待問題。
5. 成年人(30歲):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避免緑蠟的態度,要靈活變通地處理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