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類
基本解釋
◎ 丑類 chǒulèi
[gang of scoundrels] 壞人,惡人
丑類惡物。——《左傳·文公十八年》
英文翻譯
1.(惡人; 壞人) evil person; vile creature; villain
詳細解釋
(1).同類,族類。《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丑類。” 孔穎達 疏:“古之學者,比方其事以丑類,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
(2).比類,引以為同類。《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 楊伯峻 注:“丑,類也。丑類,同義詞連用,此作動詞,惡物為其賓語,言與惡物相比類也。”
(3).惡人,壞人。對敵人的蔑稱。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庶將虜其雄率,殲其丑類。”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將謂專用兵威,斬刈攻擊,以殄滅其丑類乎?”
成語(Idiom):丑類 (chǒu lèi)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l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丑陋的人或事物,也用來形容品德惡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丑類是由“丑”和“類”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丑”表示丑陋、不美觀,“類”表示種類、類別。合在一起,表示丑陋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品德惡劣的人。這個成語常用于貶低或嘲笑某人的外貌或品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形容某人的外貌或品行不好時。可以在口語交流、寫作和演講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丑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丑類這個成語的使用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美丑觀念與道德觀念常常相互交織,因此人們常常通過丑類這個成語來表達對丑陋或惡劣的人或事物的不滿或嘲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丑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得真是個丑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好看。
2. 這個人品行如此惡劣,簡直是丑類中的丑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丑陋”、“惡劣”等詞語進行聯系,來記憶丑類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通過構建與丑陋或品行惡劣的人相關的故事或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丑類相關的成語,如“丑態百出”、“丑婆子也有見人的時候”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美丑觀念相關的文化和藝術作品,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美丑觀念、京劇中的丑角形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臉真丑,簡直是個丑類。
2. 初中生:他的行為太惡劣了,簡直是丑類中的丑類。
3. 高中生:這個人的品德如此低劣,真是個丑類。
4. 大學生:不要與那些丑類為伍,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