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霎
基本解釋
極短的時間。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三折:“頭上雪何曾住半霎,摧林木狂風亂刮,我這里躭煩惱受嗟呀。” 明 馮夢龍 《掛枝兒·泣別》:“可憐半霎兒相見也,好似五更時夢兒里。” 馮德英 《苦菜花》第五章:“ 郭麻子 一聽,怔愣半霎,接著把槍收了。”
成語(Idiom):半霎(bàn shà)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sh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短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霎意為極短的時間,瞬間。形容時間非常短暫,轉眼即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些很短暫的時間,如轉瞬即逝的光陰、瞬間的瞬間、短暫的瞬息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霎一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其中“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一句就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后來,人們將其中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一句中的“千里孤墳”改為“半霎”,用以形容時間的短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半霎就過去了。
2. 在半霎之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半霎”拆分為“半”和“霎”,“半”表示一半的意思,而“霎”可以聯想到瞬間的意思。通過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會更加容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一剎那”、“頃刻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等了半霎就去找媽媽了。
2. 中學生(13-18歲):他的笑容只在半霎之間,讓人難以忘懷。
3. 大學生及以上:半霎的成功背后,是數年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