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吾
基本解釋
唐 元結 有 浯溪 、 吾亭 、 峿臺 ,合稱三吾。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三:“ 元次山 ( 元結 )結屋 浯溪 之上,有三吾焉。因水而吾之,則曰 浯溪 ;因屋而吾之,則曰 吾亭 ;因石而吾之,則曰 峿臺 ,蓋取吾所獨有之意?!?宋 楊萬里 《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歸路新詩合千首,幾時乘興更三吾?!痹ⅲ骸?浯溪 、 吾亭 、 峿臺 , 永 人謂之三吾?!?/p>
成語(Idiom):三吾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w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十分自負,自以為是,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吾是由“三”和“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極度,極其;“吾”表示自己。三吾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非常自負,自以為是,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批評。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自視過高,不愿意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容易導致他人的反感和不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吾常用于貶義語境中,用來形容那些自負、自大,不肯聽取他人意見的人。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傲慢和固執(zhí)不化,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調侃自己的自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吾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重視謙虛、虛心和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因此,自負和自以為是的行為被視為不可取的品質。三吾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批評和警示那些自大自負的人,提醒人們要保持謙虛和虛心的態(tài)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能力過于自信,總是三吾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2. 這個人非常三吾,從不聽取他人的意見,結果常常犯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三吾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自大地站在山頂上,高高在上地看著別人,表示他對自己的能力高度自信和自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自負、自以為是相關的成語,如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總是三吾地認為自己是班級最聰明的。
2.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那個三吾的同學一起做項目,他從來不聽取我們的意見。
3. 初中生:他太三吾了,從不接受別人的批評,總是認為自己是最棒的。
4. 高中生:作為領導,他應該更加謙虛,而不是三吾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5. 大學生:有些人因為自負而錯失了很多機會,我們要警惕不要成為三吾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