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粢
成語(Idiom):俸粢(fèng lí)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俸祿和百姓的飯食,用來表示官員和百姓的關系密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俸粢是由“俸”和“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俸”指的是官員的俸祿,即薪水;“粢”指的是百姓的飯食。這個成語意味著官員和百姓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官員依靠百姓的納稅來領取俸祿,而百姓則依靠官員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官員與百姓之間的關系密切,互相依賴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領導和群眾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互相依存的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衛青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衛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將軍,他治理邊疆時非常關心百姓的生活。有一次,衛青聽說百姓饑餓,便親自前往查看,發現百姓的飯食非常簡陋,只有粢粒之食。衛青深感百姓的困苦,便自愿減少自己的俸祿,以幫助百姓渡過難關。后來,人們用“俸粢”來形容官員和百姓之間的關系密切,以及官員應該關心百姓的生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領導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真是一位俸粢之臣。
2. 官員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做一個俸粢之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和百姓一起坐在一張桌子前吃飯,官員吃著精美的菜肴,百姓則只有簡單的粢粒之食。這個場景可以幫助你記住“俸粢”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官員和百姓關系相關的成語,如“官官相護”、“官官相衛”等,以加深對這個話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的俸粢之臣,每天都教我們知識。
2. 初中生:政府應該關心百姓的生活,做一個真正的俸粢之臣。
3. 高中生:官員應該清廉奉公,做一個為百姓謀福祉的俸粢之臣。
4. 大學生:作為年輕一代,我們也應該關心社會問題,成為俸粢之臣,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