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莫舞
基本解釋
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宋書·樂志一》:“又云 晉 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巾舞歌》:“《唐書·樂志》曰:‘《公莫舞》, 晉 、 宋 謂之《巾舞》。其説云: 漢高祖 與 項籍 會 鴻門 , 項莊 舞劍,將殺 高祖 , 項伯 亦舞,以袖隔之,且語 莊 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 漢王 也。 漢 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 項伯 衣袖之遺式。’《宋書·樂志》曰:‘按《琴操》有《公莫渡河》,然則其聲所從來已久。俗云 項伯 ,非也。’《古今樂録》曰:‘《巾舞》,古有歌辭,訛異不可解。 江 左以來,有歌無辭。 沉約 疑是《公無渡河曲》。今三調中自有《公無渡河》,其聲哀切,故入瑟調,不容以瑟調離於舞曲。惟《公無渡河》,古有歌有弦,無舞也。’” 唐 李賀 《公莫舞歌》序:“公莫舞歌者, 項伯 翼蔽 劉沛公 也。”
成語(Idiom):公莫舞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mò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眾不得隨便跳舞,表示人們應該遵守社會規范和秩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莫舞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公、莫、舞。公指的是公眾或公共的意思,莫表示不要、不得,舞指跳舞。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公眾不得隨便跳舞,意味著人們應該遵守社會規范和秩序,不得隨意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莫舞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告誡人們要遵守社會規范和秩序,不要隨意違反規定或做出不恰當的行為。可以在教育場合、社交場合或公共場所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莫舞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宴會文化。在古代,宴會上的舞蹈通常是由專業的舞者表演,而普通人是不被允許隨意跳舞的。這是因為跳舞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需要專業的技巧和修養。因此,公眾不得隨便跳舞成為了一種象征,用來告誡人們要遵守社會規范和秩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莫舞是一個主謂賓的結構,其中公為主語,莫舞為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共場所,我們要遵守秩序,公莫舞。
2. 作為公眾人物,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公莫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字與其含義進行聯想來記憶。例如,將“公”與“公眾”聯系起來,將“莫”與“不得”聯系起來,將“舞”與“跳舞”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眾行為、社會規范和秩序相關的成語,如“眾口鑠金”、“人云亦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學校要遵守紀律,公莫舞。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公莫舞。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遵守法律法規,公莫舞。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公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