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慝
成語(Idiom):暴慝(bào tè)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t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暴慝指人的心地邪惡,行為兇暴殘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慝是由“暴”和“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暴”表示兇暴、殘忍,而“慝”表示邪惡。暴慝形容人的心地邪惡,行為兇暴殘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暴慝常用于形容心地邪惡、行為兇暴的人。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惡行惡德,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走上邪惡的道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暴慝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心地邪惡,行為兇暴殘忍,最終遭到了報應。這個故事通過暴慝這個成語,告誡人們要保持善良的心地,遠離邪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暴慝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暴慝行為令人發指,沒有一點人性。
2. 這個殺人犯暴慝至極,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暴慝這個成語。可以將暴慝想象成一個人,他的臉上帶著兇惡的表情,手中持有兇器,向人們展示著他的邪惡一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兇暴”、“邪惡”等,來擴大對于暴慝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暴慝行為讓我感到害怕。
2. 初中生:我們要遠離暴慝,保持善良的心。
3. 高中生:這個惡人的暴慝行徑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