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嚙
成語(Idiom):觸嚙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觸碰或咬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觸嚙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觸”和“嚙”。觸指的是觸碰、接觸的意思,嚙指的是咬嚙、咬斷的意思。合在一起,觸嚙表示觸碰或咬嚙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觸嚙常用于描述動物咬人或事物相互碰撞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觸嚙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只狐貍在河邊喝水時,不小心觸碰到了一只正在啃食骨頭的狗。狗被狐貍的觸碰驚動,便咬住了狐貍。從此以后,人們用“觸嚙”來形容兩者之間的沖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觸嚙”的結構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小心觸碰到了電線,結果被電擊了一下。
2. 這兩個團隊之間的觸嚙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觸”字理解為觸碰、接觸,將“嚙”字理解為咬嚙、咬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動物、沖突、爭斗相關的成語,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小心觸碰到了老師的杯子,結果被罰站了。
2. 初中生(12-15歲):兩個同學之間有一些觸嚙,導致他們之間的關系緊張。
3. 高中生(15-18歲):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觸嚙已經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斗爭。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形式的觸嚙,我們應該學會處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