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子
基本解釋
◎ 爪子 zhuǎzi
(1) [claw]∶動物的有尖甲的爪子
(2) [dirty hands]∶孩子的時常不干凈的小手
去把那雙小臟爪子洗洗再吃飯
(3) [stupid person]∶愚笨的人
英文翻譯
1.[口] claw; paw; talon
詳細解釋
(1).猶言蠢材、笨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賀知章 ﹞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 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上曰:‘……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 再拜而受命。 知章 久而謂人曰:‘上何謔我耶。實 吳 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為爪子耶!’”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二折:“兀那爪子也,你不要言語,我與你這枝金釵兒。”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二折:“我和你説,這等爪子在家里打攪,我明日則教同知趕了他去罷。”
(2).動物的有尖甲的腳。《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安老爺 ﹞一腳正踹在狗爪子上。” 丁玲 《杜晚香·這是什么地方》:“﹝熊﹞用兩個大爪子,撲住車燈。”
(3).手的辱稱。《紅樓夢》第五二回:“要這爪子做什么?拈不動針,拿不動綫,只會偷嘴吃!”
成語(Idiom):爪子
發音(Pronunciation):zhǎo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動物的爪子,也比喻兇狠殘忍的手段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爪子是動物身體上的一種器官,用于抓取、攻擊或防御。在成語中,爪子比喻人用來傷害他人或采取不公正的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爪子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使用殘忍或不公正手段達到目的的行為。可以用于諷刺或批評某人的不道德行為,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兇狠和殘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爪子”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鹿角與爪子》。故事講述了一只鹿角和一只爪子爭吵不休,最終鹿角因為柔和的力量戰勝了爪子,寓意著善良和溫和的力量能戰勝殘忍和兇狠的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盡各種手段,毫不猶豫地伸出了自己的爪子。
2. 這個人總是用爪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真是可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爪子”與動物的爪子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伸出爪子的動作。也可以通過寓言故事的情節來記憶,想象鹿角和爪子的斗爭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爪牙”、“五爪金龍”等,了解其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友好相處,不要伸出爪子來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他為了得到這個職位,不擇手段地伸出了自己的爪子。
3. 高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打擊那些伸出爪子損害社會利益的人。
4. 大學生:我們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是要用善良的力量去幫助那些被爪子傷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