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伯玉知非
發音(Pronunciation):bó yù zhī f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明辨是非,并能堅定地去做正確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伯玉,指伯樂,古代傳說中的馬匹鑒賞家,能夠辨別出優秀的馬匹。知非,指明辨是非。成語“伯玉知非”形容一個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辨別出正確的事情,并堅定地去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正確辨別是非,并且堅守正確的道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伯玉知非”源自《漢書·張敞傳》。張敞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一直堅守正道,不為權勢所動搖,因而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有一次,張敞在官場上發表言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想要陷害張敞。這時,有人告訴張敞說:“你的言論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他們要陷害你。”張敞聽后淡然一笑,說道:“伯玉知非,豈能因為他人的不滿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從此,人們用“伯玉知非”來形容一個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堅守正道不受外界干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伯玉+賓語+知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伯玉知非的人,無論面對什么誘惑和困難,他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2. 這位老師伯玉知非,總能正確引導學生,使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伯玉知非”與“明辨是非,堅守正道”聯系起來記憶,同時也可以將故事起源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判斷力和堅守正道相關的成語,如“明辨是非”、“守正不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成為一個伯玉知非的人,不受壞人的影響。
2. 初中生:他是班級里的伯玉知非,總能正確判斷事情的對錯。
3. 高中生: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像伯玉知非一樣,堅守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