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應節合拍
發音(Pronunciation):yìng jié hé p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特定的節日或場合中,按照規定的習俗和禮儀行事,與節日或場合相適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應節合拍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包含了“應”、“節”、“合”和“拍”四個字。其中,“應”表示適應、遵循;“節”表示節日或場合;“合”表示符合、適合;“拍”表示行動、舉動。應節合拍的意思是在特定的節日或場合中,按照規定的習俗和禮儀行事,與節日或場合相適應。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要遵從規定的禮儀和行為準則,以展現出應有的風貌和素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應節合拍常用于描述人們在各種節日、慶典或重要場合中的行為表現。無論是參加婚禮、生日宴會、傳統節日慶祝活動,還是參加國家級的慶典儀式,人們都應該應節合拍,遵守禮儀規范,以示尊重和禮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平津侯齊威公在宴會上,他的家臣孟嘗君想要借機陷害他。孟嘗君安排人偷偷將一只鳥放到齊威公的袖子里,然后告訴他:“公子,你的袖子里有只鳥。”齊威公立即回答:“我知道。”他的回答顯示了他應節合拍的能力,沒有露出任何異樣的表情。這個故事成為了“應節合拍”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應節合拍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式上屬于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的年會上,大家應節合拍地穿著正裝,舉止得體。
2. 這個節日的慶祝活動需要大家應節合拍,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
3. 參加婚禮時,我們要應節合拍,尊重新人的婚禮儀式和規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應”字的發音“yìng”來聯想“英”字,表示遵循規定的習俗和禮儀;用“節”字的發音“jié”來聯想“節日”,表示特定的時間和場合;用“合”字的發音“hé”來聯想“和諧”,表示符合、適合;用“拍”字的發音“pāi”來聯想“拍手”,表示行動、舉動。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發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節日、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節外生枝”等,以豐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國慶節的時候,我們應該應節合拍地參加升旗儀式。
2. 初中生: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我們要按照主人的要求應節合拍。
3. 高中生:參加畢業典禮時,我們要穿著整齊,舉止得體,應節合拍地慶祝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