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我國古代指天上主宰萬物的神。
(2) (名)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認為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
[構成]
偏正式:上(帝
[同音]
上第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God
詳細解釋
◎ 上帝 Shàngdì
(1) [God]
(2) 天帝。古時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認為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擁有至上權力,英明,仁慈,使人們崇拜并向他祈禱
上帝保佑
(1).天帝。《易·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國語·晉語八》:“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類,則紹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過其族。”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上》:“愚以為天不言,以災異為譴,告政之治亂,主之得失,皆上帝所伺而應以災祥者也。”《西游記》第五回:“只為妖猴欺上帝,致令眾圣降凡塵。”
(2).指君主,帝王。《詩·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毛 傳:“上帝,以託君王也。” 孔穎達 疏:“王稱天稱帝,《詩》之通義。”《后漢書·黨錮傳·李膺》:“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 李賢 注:“上帝謂天子。”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果州 謝真人 上升前,在 金泉山 道場,上帝錫以馬鞍,使安其心也。”
(3).遠古的帝王。《素問·六節藏象論》:“ 歧伯 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 王冰 注:“上帝,謂上古帝君也。” 漢 王充 《論衡·自然》:“《易》曰:‘ 黃帝 堯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周公 曰:‘上帝引佚。’上帝謂 舜 禹 也。”
(4).指先帝。 宋 蘇轍 《西掖告詞·安燾三代妻》:“朕初見上帝,嚴配文考。”
(5).基督教傳教士借用 中國 原有語詞,對其所信奉之神God的譯稱。天主教譯作“天主”。 丁玲 《母親》二:“現在 武陵城 里也有了福音堂,是他們來傳教的,他們不信祖宗菩薩,他們信什么上帝、 耶穌 。”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個 美國 兵在胸前劃了個十字,同時說:‘謝謝上帝!’”
成語(Idiom):上帝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中的至高無上的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帝一詞源自宗教,是指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在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中,上帝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神,擁有無限的權力和智慧,掌控著世界的運行和人類的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帝一詞常用于宗教討論、哲學思考以及文學作品中。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上帝”一詞來形容某些非常強大或神奇的存在或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帝一詞最早出現在宗教文獻中,如《圣經》等。在不同宗教的教義中,上帝的形象和屬性有所不同,但普遍認為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帝是一個以“上”和“帝”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信仰上帝,每天都會祈禱。
2. 這個宇宙的奧秘只有上帝才能解釋。
3. 在困難時刻,他感到上帝的保佑和引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上帝”:
將“上帝”與宗教信仰和宇宙創造者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在宇宙中統治萬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不同宗教中對上帝的理解和描述。
2. 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和哲學思想。
3. 研究與上帝相關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相信上帝會保佑我考試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面前,有些人會歸結為上帝的力量。
3. 高中生:宗教課上,我們學習了不同宗教中對上帝的不同理解。
4. 大學生:在哲學討論中,我們探討了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