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
基本解釋
亦作“ 下的 ”。舍得;忍心。 宋 辛棄疾 《粉蝶兒》詞:“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薄倖的冤家好下得,甚把人拋躲?”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三折:“盡今生翠鸞同跨,怎生般愛他,看待他,忍下的教橫拖在 馬嵬坡 下。”《水滸傳》第八回:“ 張教頭 便道:‘我兒放心!雖是 林沖 恁的主張,我終不成下得將你來再嫁人。’” 明 沉自徵 《鞭歌妓·得勝令》:“老爺,你好下的也。怎教我隨著箇窮廝走?!?/p>
成語(Idiom):下得(xià dé)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應付、處理得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得是一個用于形容人能夠應對各種情況,處理得當的能力。它強調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復雜情況時,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工作場合、學習環境或生活中,當一個人面臨困難、挑戰或復雜情況時,我們可以用“下得”來形容他能夠妥善處理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羊祜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羊祜在擔任宰相期間,能夠應對各種復雜的政務和外交事務,處理得當。因此,人們就用“下得”來形容他的才能和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得(V+de)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表現得很鎮定,下得了決心。
2. 她在工作中經常面臨各種挑戰,但總能下得了功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得”與“處理得當”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能夠下得了決心,做出正確的決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能力和處理問題相關的成語,如“應對如流”、“出類拔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遇到了很多難題,但是我下得了功夫,最后都解決了。
2. 初中生:在參加比賽時,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下得了決心,最終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下得了功夫,努力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遇到了各種復雜的工作情況,但是我下得了決心,成功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