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誨
基本解釋
仁愛的教誨。 晉 陸云 《與戴季甫書》:“加承仁誨,益以惻愴。”
成語(Idiom):仁誨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仁德的教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誨是由“仁”和“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仁”是指仁愛、仁心,表示待人寬厚、善良;“誨”是指教誨、教導,表示引導、教育。仁誨的基本含義是指善良仁愛的教導和教誨他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誨常用來形容善于教導、以仁愛為準則的行為。可以用于表達對于教育的重視和推崇,以及對于尊師重道的態度。適用于各種教育場景,如學校、家庭、社會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孝宗景皇帝紀》中。當時,漢景帝劉啟為了培養繼承皇位的太子劉據,特意選派了一位仁愛有德的官員來教導他,這位官員的教誨被稱為“仁誨”。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誨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仁誨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
2. 這位老師用仁誨的方法引導學生成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仁誨”分解為“仁”和“誨”兩個字,記憶時可以關聯“仁愛”和“教誨”這兩個含義,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仁誨相關的成語,如“仁人志士”、“仁至義盡”等,加深對于仁德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仁誨的方法教導我們,讓我們明白做人要善良。
2. 初中生:仁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我們應該珍惜并傳承。
3. 高中生:大學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仁誨,培養他們做有責任感的社會人才。
4.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仁誨的方法對待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成長。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于你了解和記憶“仁誨”這個詞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