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角
基本解釋
指文字因筆畫方正所顯露的棱角和屈折處。 唐 韓愈 《石鼓歌》:“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
成語(Idiom):節角(jié jiǎo)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爭奪權利或利益而互相爭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角是一個形象化的成語,節指鳥的角,角是鳥的尖銳部分。這個成語比喻為了爭奪權利或利益而發生的爭斗,雙方都不肯讓步,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愿妥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角常用于描述各種爭斗、爭奪、斗爭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政治爭斗、商業競爭、權益爭奪等。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之間的爭執和糾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角的成語源于《戰國策·齊策一》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大夫趙盾因為爭奪權力而與他的朋友、齊國的宰相田忌爭斗。他們相互攻擊,堅持自己的立場,最終導致了雙方的失敗和悲劇。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節角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商業競爭真是一場節角,雙方都不肯讓步。
2. 他們為了爭奪領導職位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節角。
3. 這兩個政治派別之間的節角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節角想象成兩只鋒利的鳥角相互對撞,表示雙方爭奪權利或利益的情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爭斗、爭奪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等,來拓展對于這些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兩只小鳥為了爭奪食物而展開了一場節角。
2. 初中生(13-15歲):班里的兩個同學為了爭奪班長職位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節角。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部門和環保組織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存在著節角。
4. 大學生及以上: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展開了一場商業節角,最終導致了雙方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