鵾皮
鵾皮(kūn pí)
發音:kūn pí
基本含義:指人做事虛偽,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實際上內心卻不真誠。
詳細解釋:鵾是一種鳥類,它的羽毛非常華麗美麗,但卻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鵾皮成語就是通過比喻鵾鳥的外表美麗,內心兇殘,來形容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實際上卻虛偽不真誠。這個成語形象地揭示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真誠待人,不要虛偽偽裝。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正派、很有禮貌,但實際上心機深重、虛偽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場合等多種情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相傳古代有一位叫鵾鳥的怪獸,它的外表非常美麗,羽毛色彩斑斕,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但實際上,鵾鳥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它會偽裝自己來吸引其他動物靠近,然后突然襲擊并吞噬它們。因此,人們就用“鵾皮”來比喻那些外表美麗,內心狡猾不真誠的人。
成語結構:主體部分為“鵾皮”,其中“鵾”是一種鳥類的名稱,而“皮”則表示外表。
例句: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但實際上卻是個鵾皮之人。
2. 她平時總是笑臉迎人,但大家都知道她是個鵾皮。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記憶鵾鳥的外表美麗,內心兇殘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一件華麗的外衣,但內心卻充滿了虛偽和欺騙的心思。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虛偽、欺騙相關的成語,如“畫蛇添足”、“掩耳盜鈴”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鵾皮之人,總是假裝很友好,卻常常欺負我們。
2. 初中生:她看起來很正直,但我們都知道她是個鵾皮,常常說謊。
3. 高中生:這個政客表面上很有風度,但實際上是個鵾皮之人,只為了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