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絇
基本解釋
古代鞋上的絲制飾物。有孔,可以穿系鞋帶。 宋 黃庭堅 《子瞻去歲春侍立邇英子由秋冬間相繼入侍作詩各述所懷予亦次韻》之一:“江沙踏破青鞋底,卻結絲絇侍禁庭。”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粉省香濃,宮床錦重,更把絲絇結。”
成語(Idiom):絲絇(sī jī)
發音(Pronunciation):sī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十分細小或纖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絇是由“絲”和“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絲”指的是絲綢,代表細小、柔軟;而“絇”是一種細繩,代表纖細、瘦弱。絲綢和細繩相結合,形成了“絲絇”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非常細小或纖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細小的事物或纖細的身材。可以用來形容細小的螞蟻、纖細的細線、細長的柱子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絲絇的具體故事暫時沒有找到,但成語的意義可以從字面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絇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根繩子太絲絇了,扯一下就斷了。
2. 她的身材真是絲絇,跟一根細線一樣纖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絲絇”與細小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想象一根細線上掛著一塊小絲綢,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細小、纖細相關的成語,例如“纖塵不染”、“細水長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螞蟻是絲絇的,一只螞蟻可以搬動比它自己還大的東西。
2. 初中生:她的手指非常絲絇,彈鋼琴的時候特別靈活。
3. 高中生:這個故事情節絲絇,需要仔細品味才能理解作者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