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戒
基本解釋
(1).大法則。《莊子·人間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鑒戒。 晉 袁宏 《后漢紀·章帝紀》:“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滅,臣以為大戒。”
(3).佛教語。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稱。 中國 漢族僧尼依據《四分律》受戒,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
成語(Idiom):大戒
發音(Pronunciation):dà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厲禁戒,戒律嚴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戒是佛教中指戒律最為嚴格的一種戒律,要求修行者遵守一系列的戒律,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大戒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遵守戒律,修行者能夠凈化心靈,追求解脫和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種行為或態度十分嚴肅,不容違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戒一詞最早出現在佛經中,是佛陀傳授給弟子的戒律。佛陀認為通過遵守戒律,修行者能夠擺脫痛苦,實現解脫。因此,大戒成為佛教修行中的重要內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戒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大”和名詞“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學習態度十分嚴肅,真是大戒一番。
2. 這個組織對成員的紀律要求很高,執行起來就像是大戒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戒”想象成一個巨大的戒指,代表著嚴格的禁戒和戒律。通過將形象和詞語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加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佛教中的其他戒律,學習佛教的基本原理和教義,深入探索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應用大戒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大戒游戲,專心聽講。
2. 初中生:考試期間,我要大戒手機,全力備戰。
3. 高中生:參加高考前,我決定大戒社交媒體,全力投入復習。
4. 大學生:為了保持健康,我決定大戒熬夜,規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