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基本解釋
舊時節日名。 漢 以前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魏 晉 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薄端螘ざY志二》引《韓詩》:“ 鄭國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日惟上巳,時亨 有巢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晉 時。 唐 朝賜宴 曲江 ,傾都褉飲踏青,亦是此意?!钡灿腥匀∷热照?。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 洛陽 王孫士女,傾城翫賞?!?/p>
成語(Idiom):上巳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上巳是一個漢字成語,意思是指在農歷三月三日這一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巳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民間的一種習俗。在農歷三月三日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慶?;顒?,包括祭祖、祭神、賽龍舟等。上巳節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巳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在特定的日期或時間進行某種活動或慶祝。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特定的日子里進行特殊的儀式或祭祀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農歷三月三日是神仙下凡的日子,所以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以祈求平安和好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日期逐漸形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被稱為上巳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巳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上”和“巳”。其中,“上”表示在某個時間或日期之上,“巳”表示農歷的第三個月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家鄉每年的上巳節都會舉行盛大的慶?;顒?。
2. 他們在上巳這一天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
3. 在農歷三月三日這一天,人們都會戴上紅色的繩子,以示祈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上巳”這個成語與農歷三月三日的習俗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可以想象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去參加各種慶?;顒樱纤瘸闪艘粋€特殊的日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文化內涵,例如清明節、端午節等。了解這些節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的傳統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上巳節的時候,我們會去參加龍舟比賽。
2. 初中生:每年的上巳節,我們會去祭祖,祈求家人平安幸福。
3. 高中生:上巳這一天,我會和朋友一起去參加廟會,享受節日的喜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