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養
成語(Idiom):違養(wéi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反養育之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違養指違背養育之道,不按照正確的方式來養育或教育。比喻對子女或學生的教育不得法,不合理或不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違養常用于討論教育問題,特別是指家長或教師在教育子女或學生時不合理或不當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分溺愛孩子、不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習慣和品德的家長或教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違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嵇康傳》中。嵇康是晉代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父親嵇紹曾經是一位嚴厲的父親,對嵇康的教育非常嚴格。然而,嵇康卻因為受到過度嚴厲的教育而變得叛逆和不服從。后來,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寫道:“嵇紹父子之間,自相違養,二十年耳。”這句話指的就是父子之間的教育不當,導致了嵇康的不良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違養是由動詞“違”和名詞“養”組成的。動詞“違”表示違背、違反,名詞“養”表示養育、教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父母對他太寵愛了,違養得一塌糊涂。
2. 這位老師不懂得如何引導學生,經常違養他們的成長。
3. 作為家長,我們要避免違養孩子,要正確引導他們的行為和價值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違養”拆分為“違背”和“養育”來記憶。違背養育之道,違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養虎遺患”、“殺雞取卵”等,以加深對教育和養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爸爸媽媽對我太違養了,他們從來不讓我做家務。
2. 初中生:老師總是違養我們,從不鼓勵我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我認為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夠,違養了年輕人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