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岸
成語(Idiom):齧岸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老鼠咬壞了堤岸,比喻小事引起大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齧岸”源于《左傳·襄公十六年》:“齧岸而漉舟。”其中,“齧”是指老鼠咬, “岸”是指河岸。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老鼠咬壞了堤岸,比喻小事引起大禍。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或小過失,卻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警示人們注意小事的重要性,避免小錯誤帶來的大麻煩。比如,你可以在工作場合或學習中提醒同事或朋友們要重視細節,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個真實事件。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的一位官員負責修筑河堤。有一天,他在工作時疏忽大意,沒有注意到岸邊的老鼠正在咬嚼河堤的根基。結果,堤岸被老鼠咬壞了,導致河水泛濫,給周圍的村莊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齧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齧岸而 + Ver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事也要認真處理,不要因為齧岸而漉舟。
2. 他的疏忽導致了齧岸的后果,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齧岸”與老鼠咬壞堤岸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圖像,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齧岸相似的成語,例如“因小失大”、“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等,以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不要因為齧岸而漉舟。
2. 初中生:小錯誤也能引發大問題,我們要時刻警惕齧岸的可能性。
3. 高中生:在備考過程中,不能因為齧岸而漉舟,要注重每一個細節。
4. 大學生:對于科研工作來說,精益求精是避免齧岸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