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筆
基本解釋
擲筆。 唐 韓愈 《盧郎中云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歌以和之》:“閉門 長安 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
成語(Idiom):撲筆
發音(Pronunciation):pū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文章或書法時,用力過猛,使筆墨濺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筆的意思是指在寫文章或書法時,用力過猛,使筆墨濺出。形容寫字用力過猛,沒有節制,造成不好的效果。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比喻說話或行動過激,不加控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筆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使用。比如,當你在寫作文或書法時,用力過猛,筆墨濺出,你可以用“撲筆”來形容。此外,當某人說話或行動過激,沒有節制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撲筆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關于撲筆的寓言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名叫張旭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技藝非常高超,但他寫字時總是用力過猛,筆墨濺出。一次,他的朋友告訴他,他的書法雖然很好,但因為用力過猛,筆墨濺出,所以效果不佳。張旭認真思考后,決定改正這個問題。他從此開始控制用力,不再撲筆,結果書法更加出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撲”是動作的描述,賓語“筆”是動作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寫字用力太大,總是撲筆,字跡不夠流暢。
2. 在辯論中,他說話過激,完全是撲筆的表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自己在寫字時,用力過猛,筆墨濺出的情景,然后將這種情景與撲筆這個成語聯系起來。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書法感興趣,可以學習一些基本的書法技巧,如控制用力、筆法等。這樣,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撲筆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寫字的時候,有時會撲筆,弄得作業上都是墨水。
2. 初中生(14歲):他在辯論賽中說話過激,完全是撲筆,沒有控制情緒。
3. 高中生(17歲):考試時,他寫字用力過猛,撲筆導致字跡不夠工整。
4. 大學生(20歲):在寫作文時,我要注意不要撲筆,以免影響整篇文章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