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爲觀止
基本解釋
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 公子 札 來聘……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后因以“嘆為觀止”。指贊嘆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海外壯游》:“諸女足躡素履,舞時離地輕舉,渾如千瓣白蓮花搖動池面。更佐以樂音燈影,光怪陸離,不可逼視。生撫掌稱奇,嘆為觀止。” 秦牧 《藝海拾貝·酷肖》:“有一次我在該地的工藝品陳列室中見到,明明知道那是假的,卻仍然無法分辨,不禁嘆為觀止。” 徐遲 《牡丹》:“她不僅把包廂中那些迷戀她的野心家征服了,便是后廳、樓座、閣樓那些后排聽眾,他們是真正愛好戲劇藝術的,也莫不嘆為觀止。”亦省作“ 嘆觀止 ”。 吳伯簫 《羽書·陰島的海鹽》:“曬鹽的工作卻恨無緣過目,不過見了那一眼望不到邊的井田似的鹽灘,同散布著不下千萬堆的晶鹽,也夠嘆觀止了。”
成語(Idiom):嘆為觀止(tàn wéi guān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wéi guān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非常令人贊嘆,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或境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為觀止是一個表示贊嘆和驚嘆的成語。嘆,表示贊嘆、驚嘆;為,是一個介詞,表示作為;觀止,意思是令人看得住,引人注目,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或境界。因此,嘆為觀止表示某件事物令人贊嘆,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讓人無法不為之驚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嘆為觀止常用于形容文藝作品、技藝、表演等方面,表示其達到了令人驚嘆的水平。也可以用來形容自然景觀、建筑、風景等令人贊嘆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有“嘆為觀止”一詞的記載。據說,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劉向的學者,他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對于其中的一些章節非常贊嘆,他在寫作過程中屢屢贊嘆:“此可嘆為觀止!”因此,后來人們將這個贊嘆的詞語作為成語,用來形容各種令人贊嘆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嘆”和“為觀止”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音樂會的演出真是嘆為觀止,我簡直被他們的才華驚呆了。
2. 這幅畫的技藝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3. 他的演講真是嘆為觀止,每個字都充滿了智慧和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嘆為觀止”與贊嘆、驚嘆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看到一幅非常美麗或令人驚嘆的景象時,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的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表示贊嘆和驚嘆的成語,如“驚為天人”、“贊不絕口”等,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了一場古裝舞蹈表演,真是嘆為觀止,演員們的動作太優美了!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情節設計非常巧妙,令人嘆為觀止,我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
3. 高中生:這個科學實驗的結果真是嘆為觀止,他們成功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的難題。
4. 大學生:這位畫家的作品真是嘆為觀止,他的繪畫技巧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