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理
基本解釋
◎ 節理 jiélǐ
[joint] 巖石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的裂紋或裂縫
英文翻譯
1.jointing; fissure; cleftiness; back; {地質} joint
詳細解釋
(1).節義道理。 漢 劉向 《說苑·立節》:“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於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於來世。”
(2).節和紋理。《新唐書·回鶻傳下》:“有川曰 康干河 ,斷松投之,三年輒化為石,色蒼緻,然節理猶在,世謂康干石者。”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松花石》:“ 董文簡 家茁錯二松橛,節理槎枒,皮斷猶附。”
(3).調度管束,使合于禮儀準則。《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故其積基樹本,經緯禮俗,節理人情,恤隱民事,如此之纏綿也。” 李周翰 注:“節理,謂以節度理人也。”
成語(Idiom):節理(jié lǐ)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合乎規矩、有條理,不亂七八糟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理形容事物有條不紊、井然有序,不雜亂無章。比喻做事有條理,不亂七八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生活或思維有條理,有組織的情況。也可用于指人的言行得體、舉止規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源自古代建筑工程中的石頭拼接。古代建筑師在拼接石頭時,需要按照石頭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合理的組合,以確保建筑的結構穩定。這種合理的拼接被稱為“節理”,后來逐漸引申為指事物有條理、有組織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節”和“理”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總是井井有條,做事真是有節理。
2. 這本書的內容編排得很有節理,很容易理解。
3. 她的言行舉止都很得體,給人一種有節理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理”拆解為“節”和“理”兩個字,聯想到節日和理性。節日是有規律的,而理性是有條理的,通過聯想記憶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有條理、有組織相關的成語,如“井然有序”、“有板有眼”等,以豐富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的課桌整齊有序,真是有節理。
中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邏輯清晰,思路有條理,讓我們很容易理解。
大學生:在大學里,要學會自己安排時間,有條理地完成各項任務,才能提高效率。